|
數字賦能 提“智”增效 ————莆田秀嶼區創新應用“全市一張圖”平臺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18日訊 匯聚防汛要素數據,為防汛決策提供全場景信息支撐;以一張屏統攬漁業船舶管理,遠程一手掌握“人、船、事”實時動態;搭建全市首家低效用地盤活處置指揮調度平臺………… 今年以來,莆田秀嶼區創新應用“全市一張圖”平臺,為各項工作提質增效添活力。秀嶼區圍繞數字政府建設、社會治理等領域,以落實“全市一張圖、全域數字化”為引領,因地制宜地開發應急防汛、海上漁船、低效土地整治“一張圖”創新應用,推動防災減災、船舶管理、低效土地整治工作數字化,賦能高質量發展。 實時調度 防汛抗災裝上“大腦” 11月25日,大雨不斷,秀嶼區防汛辦工作人員打開莆田市大數據調度指揮平臺,點擊平海石塘水庫,查看實時雨情、水情,并查詢日常巡查狀況等。平臺接入了石塘水庫視頻,并關聯周邊的公共視頻,一旦庫區出現險情,可通過短信發送警報,運用智能語音調度搶險,緊急情況下也能添加相關責任人,一鍵會商,為搶險贏得先機。 29座水庫、93座水閘、66個堤壩、58個在建工地、43個避風點、76處災害風險點…………記者看到,該平臺右側收錄了11項“重點部位”、5項“災害風險”、3項“應急資源”信息檔案,相關位置、基本信息、隱患情況、搶險力量等均納入“一張圖”管理,實現對全區海上、陸上、山上的全覆蓋和智能監管。 據了解,以往的汛期巡查,主要通過傳統的人工視頻方式對防汛重點位置進行巡查,再將巡查的情況截圖上傳,工作機械重復,耗時費力。有了“一張圖”,有力破解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人事物”底數不清、信息不詳、動態不新等薄弱點,可提供全面、及時的資源數據,便于快速調度。 在今年6月短時強降雨期間,秀嶼區防汛抗旱指揮部通過大數據調度指揮平臺實時調度易積水路段情況,發現笏石鎮頂城路段積水嚴重。指揮部相關負責人立即指揮調派大功率水泵支援應急抽排,實時調度,不到半小時就保障了道路暢通。在今年防御第3號臺風“格美”、18號臺風“山陀兒”、21號臺風“康妮”過程中,指揮部多次通過平臺對漁港碼頭、漁排養殖區、海堤岸線、低洼易澇點等重點部位進行精準指揮調度,查看防御措施落實情況,部分點位直接調度到一線責任人員,大大提高了指揮調度的精準性和時效性。 智能治海 筑牢海上安全防線 “原本想趁好天氣出海,開著開著就走遠了。我收到信息提示時,村干部的電話就打來了。”11月22日上午,秀嶼區南日鎮云萬村村民劉先生未進行報備駕船出海,觸動電子圍欄,觸發系統警報,莆田市大數據調度指揮平臺自動給船主和船只掛鉤干部發送短信,秀嶼區海洋與漁業局的值班人員立即跟進情況。 以往,受限于人力、物力等因素,漁業船舶管理難度大。針對船舶海上作業監管難、出海安全保障不足、常因私下交易失管失控等突出問題,秀嶼區海洋與漁業局配合市海洋與漁業局、市數字集團,建成漁港岙口、漁業船舶、漁船民和網格員等多要素集聚的數字化網絡平臺,以一張屏統攬全市漁業船舶管理,編織起涉海船舶安全監管大網絡。 據介紹,依托動態管理系統,秀嶼區在海面“繪制”電子圍欄、設置預警功能。船舶一旦觸及“電子圍欄”、存在跨區域違規作業可能,系統就會自動第一時間向鎮、村、船主發送報警短信,提醒24小時值班人員第一時間通報勸返,實現船舶動態監管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消除人力、眼力的局限和盲點。 除了監管,海上數字應用也可守護船舶安全。海上遇險,船員可通過北斗示位儀一鍵呼救,相關部門通過平臺迅速組織周邊作業船舶實施救助。在伏季休漁和臺風、風暴潮等氣象災害期間,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平臺遠程巡查漁港岙口船舶停泊、人員撤離情況。同時,出現船舶定位終端被違規拆卸、電量低于閾值、船舶傾覆、軌跡異常等問題時,都能在第一時間短信通知網格員落地查核處置,為出海作業的漁民群體提供“不掉線”的守望關懷。 動態監管 推動用地提質增效 11月8日,聯東U谷·僑雄輕工產業園項目簽約落地,為秀嶼產業升級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也為區域存量產業用地盤活提供了有益示范。 聯東U谷·數智健康產業港項目位于笏石工業園區內,總占地約102畝,總投資8億元,規劃建設25棟高標準獨棟、分層工業載體和1棟配套產業服務中心。該項目所在地原是某公司廠房,該公司因經營不善導致破產,廠房從此閑置。經過盤活,該廠房通過法拍由秀嶼區國有資產投資有限公司拍下。去年,秀嶼區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聯東U谷,將該地塊交由聯東U谷建設,激活閑置資產,賦能高質量發展。 這是秀嶼區深化“工改標準化廠房”模式,加速推進低效產業用地盤活處置,促進產業空間“騰籠換鳥”的重要舉措。 開展低效用地盤活處置,既是緩解用地供需矛盾的破題之策,也是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的關鍵之舉。秀嶼區聚力建強園區載體平臺,牢固樹立存量挖潛的思維,通過數字賦能推動低效用地盤活提質增效,激活“沉睡”土地,讓“寸土”生“寸金”。 記者了解到,為了進一步提升管理效率,秀嶼區還依托“全市一張圖”平臺,建設低效用地處置專題模塊,搭建全市首家低效用地盤活處置指揮調度平臺,著力以數字化賦能低效用地監管,實現低效用地分析、低效企業分析等功能,為低效用地監督管理提供線上指導。 截至目前,秀嶼區已采用“工改工”“工改商”模式,盤活工業用地349畝,還有5個地塊正在通過政府回購招商、企業股權轉讓等方式“筑巢引鳳”,預計可盤活工業用地300多畝,通過全方位提升存量空間挖潛和盤活利用水平,支撐更多優質的項目落地。 (陳靜 陳琦 傅梅香 林偉)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