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18日訊 彩禮是婚姻關系當事人一方向另外一方以締結婚姻為目的、依據習俗給付的錢物,是一種有目的的贈與,是為了保障婚姻關系的締結。但當雙方無法繼續維持婚姻關系時,彩禮就變成了棘手的難題。近日,永泰法院成功調解了一起因彩禮引發的糾紛。 今年2月27日,小明(男)與琳琳(女)經媒人介紹認識。認識不到一周,雙方就在3月4日訂婚并辦理訂婚酒席,并于次日辦理結婚登記。雙方結婚至今未生育子女。婚后,雙方于4月中旬一同到外地共同生活。兩人共同經營一家早餐店,但因不習慣忙于早餐店瑣碎的事情且雙方無感情基礎,琳琳于4月28日不辭而別。經小明及其父母多次聯系,琳琳仍拒絕與小明共同生活。為此,小明將琳琳訴至永泰法院,請求法院判決雙方離婚并判決琳琳返還彩禮等費用共計25.33萬元。 承辦法官在了解案件基本情況后,考慮到雙方當事人因前期多次溝通無果,現階段情緒激動,若簡單地一判了之不能徹底化解矛盾。在多次與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溝通,明確雙方當事人調解意愿后,隨即開展庭前調解工作。 但在庭前調解過程中,雙方對是否離婚及婚約財產返還比例分歧較大,小明要求至少返還16萬元彩禮,琳琳只同意返還3萬元,雙方始終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承辦法官為深入了解案件情況,尋找化解該起糾紛的突破口,努力緩解雙方之間的矛盾,決定開庭審理以進一步查明案件事實。 經庭審查明,小明結婚費用系借貸而來導致其經濟困難,而琳琳將婚約財產用于治療其直系親屬的重病導致返還困難。因此,承辦法官于庭后采取“1+N”的調解模式,動員雙方代理律師和雙方近親屬共同參與調解工作,針對矛盾焦點,情法相融地疏導、安撫,引導雙方理性看待問題,正確處理糾紛。 一方面,向小明及其父親釋明琳琳經濟狀況,緩和其激動情緒,引導其對調解結果產生合理的心理預期;另一方面,向琳琳及其親屬釋明法律利害關系,提升返還意愿。同時聯系雙方律師及其近親屬從中協調雙方財產返還事宜。 通過“面對面”“背對背”調解后,雙方情緒逐漸緩和,婚約財產返還金額從3萬元逐步提升至10萬元,并最終達成調解協議:雙方同意解除婚姻關系,并約定琳琳返還小明彩禮10萬元,小明返還琳琳足金戒指一枚。雙方均于調解當日履行完畢,該起涉及返還彩禮的離婚糾紛案件得到圓滿化解。 法官說法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條:雙方已辦理結婚登記且共同生活,離婚時一方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是,如果共同生活時間較短且彩禮數額過高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彩禮實際使用及嫁妝情況,綜合考慮彩禮數額、共同生活及孕育情況、雙方過錯等事實,結合當地習俗,確定是否返還以及返還的具體比例。本案中,小明和琳琳雖辦理了結婚登記且共同生活,但共同生活時間較短且未生育子女,承辦法官結合本地風俗習慣及雙方陳述的彩禮使用情況等因素,依法予以調解返還了部分彩禮。 (本報記者 林珊 通訊員 鄭青周 林韞棠 張澤晗)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