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明市三元區一體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探索化解矛盾糾紛新路徑———— 多元調解 定分止爭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2月27日訊 為推動實現矛盾糾紛的快速響應、有效調處和實質化解,今年以來,三明市三元區各基層綜治中心積極引導優質調解資源進駐,精準化解矛盾糾紛,讓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有人聽、有人管、有人干”。 “調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 為將“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建設成為群眾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的“終點站”,今年以來,三元區城關街道綜治中心以警民聯調為抓手,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王文龍便是其中一位調解員。 12月11日6時18分,鬧鐘如往常一般響起,城關街道綜治中心調解員王文龍按時出門,徒步4公里上班。提起步行上班,王文龍笑著解釋,“這是雷打不動的習慣。有一些雙方當事人心里的郁結過大過雜,當天的調解工作就很難繼續進行下去,常常會在調解室僵持不下,拖到很晚。我就利用早晨步行上班的這一段時間,思考當事人之間糾紛的癥結,進而找到突破口,為調解成功打下基礎。” 8時許,調解室茶壺中的氤氳熱氣騰上半空,王文龍在腦中捋清紛紛癥結后,開始了一天的調解工作。 這是一起股權轉讓糾紛。陳某和張某共同經營一家餐飲店,其中陳某占80%股份,張某占20%股份。因二人經營理念產生分歧,張某選擇退股,但就股份轉讓款一事僵持不下。張某就到餐飲店討要說法且久坐不走,影響餐飲店正常運營,產生多次警情。綜治中心獲知矛盾糾紛信息后,將該紛紛委派給王文龍進行化解。 “前后調了三四次,雙方當事人始終不愿在股份轉讓款這方面讓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開始雙方都在氣頭上。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個時候我們調解員就應該主動拉近和當事人的關系,讓他們慢慢放下戒心,學會傾訴。畢竟調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的。” 最終,在王文龍“以感促調”的不懈努力下,雙方當事人握手言和。 “帶著訴求來,不帶遺憾去” 一套人馬、多塊牌子,資源共享。在三元區列西街道綜治中心大廳,綜合受理窗口、矛盾糾紛調解室、信訪接待室等牌子醒目地掛在墻上,讓前來求助的當事人一目了然。 “多虧了你們,如今我的身體恢復得差不多了,老年活動室也聽取你的建議讓規章制度上了墻,我也能休息好了。”不久前,大病初愈的魏奶奶特意來到綜治中心道謝。 時間回溯至11月初,某小區的老年活動室正式落地。本該是小區老人皆大歡喜的好事,住在老年活動室隔壁的魏奶奶卻因不堪其擾,怒氣沖沖地找上門,要求正在娛樂的老年人離開活動室,并和不愿離開的黃某產生爭執。雙方爭吵間,魏奶奶“氣急攻心”引發心梗,住進了醫院。 列西街道綜治中心了解情況后,以“工作事務聯勤、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區域問題聯治、服務管理聯抓、基層平安聯創”的“六聯”機制為抓手,組織雙方當事人、家屬和社區工作人員一同到綜治中心進行調解。調解過程中,調解員翁桂嬌先是從雙方當事人家屬的訴求出發,清晰地將責任劃分、賠償款項等列出,促成黃某向魏奶奶賠禮道歉。同時,建議小區業委會代表及早將老年活動室日常規范等規章制度上墻,讓老年人“老有所樂”能落地生花。 “我們將‘帶著訴求來,不帶遺憾去’作為綜治中心的調解理念,為每一位前來綜治中心求助的當事人提供說理和釋放情緒的‘港灣’。”翁桂嬌說。 據了解,今年以來,該綜治中心通過部門聯合處置糾紛、化解社會矛盾共198件,調解率100%。 “把普法再向前延伸,讓調解更深入人心” 市區之外,青山之間,立足于周邊城鎮的綜治中心同樣是當地群眾化解矛盾糾紛的首選去處。“之前,我們鎮上農村法治宣傳力度不足,村民法律意識較弱,這不僅制約了村民的生產經營活動,還影響了鄉村振興的推進步伐。”巖前鎮綜治中心工作人員王懿卿告訴記者。 為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巖前鎮采取了多種方式方法。其中,打好“普法+調解”組合拳,是該鎮綜治中心的一大特色調解方式。 今年4月初,姜某負責的施工隊受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對廠區板房屋頂進行施工修繕。由于人手不足,姜某又雇用陶某某等人做維修小工。然而,陶某某在進行維修作業時不慎受傷,住院34天,某生物公司及姜某承擔了陶某某住院期間的醫療費。 出院后,陶某某向姜某及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張誤工費、精神損失費等賠償共計8萬余元。三方就賠償金額、責任分擔問題互相推脫,產生糾紛。 巖前鎮綜治中心在接到訴求后,第一時間委派調解員王源河與巖前司法所工作人員對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系統梳理,并向當事人積極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等相關法律知識,以提高三方的法律認知,明確賠償范圍、責任分配及賠償方式等關鍵條款,逐步引導三方達成共識,并簽訂賠償協議。 融法于情、講法用法。在洋溪鎮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在趕圩天接待前來咨詢法律問題的村民,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知識通過深入細致的普法宣傳、說法釋疑及用法調解,成功將村民們的急難愁盼問題和疑難矛盾糾紛一一化解,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下一步,三元區將繼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一體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和實戰化運用,持續壯大調解隊伍,走出一條定分止爭新路徑。 (本報記者 彭冬晴 通訊員 葉志銘 張奕)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