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警徽熠熠,警旗飄揚。今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全國、全省公安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工作要求,緊扣深化福建公安“1488”總體思路,錨定走前列目標,突出鑄忠誠、勇擔當、抓改革、強基礎、提能力、鍛鐵軍,全省社會大局持續安全穩定。為展示2024年福建公安工作舉措成效,本期公安法治專刊,推出“提能力”篇、“鍛鐵軍”篇。 提能力 礪劍前行 錘煉全警過硬本領 □王郁林 2024年,福建公安深入推進“素質強警”工程,聚焦一線實戰要求,常態開展專業比武,全面提升全警單兵對抗、應急處突、協同作戰能力;深化執法主體能力建設,推進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全域布局,不斷提高廣大民警的執法能力水平,切實推動平安福建、法治福建建設。 以練代訓 錘煉精兵 4名特警利用索降工具,13秒攀爬至15米高樓;排爆隊員精準破拆障礙物,爆破的位置、大小與預估的數據完全吻合;警犬“阿奇”在訓導員的指令下,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一項項作戰任務…… 2024年11月6日,在泉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訓練場上,特警隊員們正在做好全省公安機關巡特警體能技能比武前的各項準備,全體隊員行動迅速、高效協同、速戰速決?!拔覀円跃毚賾稹⒁源虼倬?,確保在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打得贏?!比菔泄簿盅蔡鼐ш犡撠熑吮硎?。 泉州市公安局以實戰需求為引領,以能力提升為目標,全力打造“平戰結合、高效快捷、務實管用”的練兵體系,先后組織專項培訓6期300余人次,開展訓練考核20批次1300余人次,并在全省公安機關巡特警體能技能比武中獲得團體總分第2名,1名民警榮獲狙擊項目冠軍。 泉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鐵騎隊員在全省摩托車警務駕駛技能競賽現場展示駕駛技術 練兵礪警為驅動,賦能實戰為核心。2024年以來,福建公安堅持以比促訓、以賽促練,聚焦警種崗位實際和實戰需求,緊扣巡特警、交通管理、大數據、刑偵等業務,舉辦全省公安機關比武競賽21場,推動各地公安機關自下而上開展比武競賽65場,參賽民警5000余人次,培養挖掘一批崗位標兵、業務能手,營造比學趕超、爭先進位的濃厚氛圍。 紅藍攻防 賦能實戰 “湖坑鎮南江村沿河路有一起交通事故,請派警力處置?!?024年11月10日,一場“紅藍攻防”警情處置對抗演練,在龍巖市公安局永定分局湖坑區域聯合派出所轄區拉開帷幕。“藍軍”教官設置突發警情,還原真實執法場景;“紅軍”基層所隊民警圍繞警情,開展臨場處置。 “這種‘短平快’的對抗演練,為提升基層民警處警能力、推動執法規范提供寶貴經驗。”演練結束后,龍巖市公安局永定分局治安大隊負責人說道。 近年來,龍巖市公安局堅持“聚焦實戰、服務基層、送教一線”理念,在市、縣兩級公安機關組建8支120人的藍軍專兼職教官團隊,探索構建“3+7+N”標準化警情處置教學科目,將“練兵場”搬到執法執勤一線,定期組織集體備課、試講示教、交流研討、課程研發,打造貼近實戰、服務基層、切合實際的練兵模式。2024年以來,龍巖市公安局共組織“紅藍攻防”團隊專題演訓活動14輪次,參訓民警輔警達3200余人次。 東山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特警小組開展協同攻堅訓練場景 為全面檢驗全省公安機關實戰實訓效果,2024年以來,福建省公安廳組織常見警情處置“紅藍對抗”比武,隨機抽取各地公安機關60名派出所民警參加,推動全警素質普遍提升。同時,組織優秀教官團隊,開展“最小作戰單元”全省實戰送教56場,參訓民警2200多人,不斷提高隊伍攻堅、打贏能力。 建強中心 提升質效 2024年12月8日,福州市公安局晉安分局抓獲涉嫌盜竊的犯罪嫌疑人8名,帶到福州市公安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后,派出所、刑偵等多警種入駐,不到5個小時,便完成犯罪嫌疑人入區、體檢、審訊、送押等執法流程。 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如何成為具備實戰實用實效、民警好用易用愛用的執法辦案綜合性場所?福州市公安局不斷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打造集案件管理區、辦案區、涉案財物管理區、合成作戰區、服務保障區、認錯/認罪認罰教育區、多維調處區、取保候審專區“八位一體”的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創新“查辦分離、查調分離、簡案快辦”辦案新機制,實現“一站式辦案、合成化作戰、智慧化管理、全流程監督”,實現全年執法安全“零事故”,真正讓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2024年,福建公安把強化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建設,作為新時代福建法治公安建設的牽引工程,以“星級化建設、標準化管理、一體化使用、數字化監督、精準化保障”為目標,精心編制79項星級評定指標,配套全省統一制度及規范,集中資源打造省、市、縣三級中心管控平臺,規范設置等候室、律師會見室等,完善安全防護、消防應急等設施,助力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執法公信力不斷提升。2024年以來,群眾對公安執法工作的滿意率上升至97.7%。 鍛鐵軍 強警育才 激發隊伍新活力 □黃華津 2024年,福建省公安廳黨委全面推進政治工作行動計劃,深入實施人才強警戰略,著力搭建年輕干部全鏈條培養使用機制,堅持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努力鍛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福建公安鐵軍,提升公安機關新質戰斗力,高水平推進福建公安工作現代化。 漳平市公安局開展2024年“萌娃反詐·與警‘童’行”慶六一主題活動 人才強警 為公安工作現代化提供不竭動力 2024年11月3日13時許,晉江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接到群眾報警,稱其放在車內的3萬元現金不翼而飛。車輛停放位置較為偏僻,經現場勘查,有價值的線索甚少。 “有疑難,找大園。”在案件偵辦遇到瓶頸時,線索匯總到晉江市公安局“李大園工作室”,民警李大園經過對案發時段多要素綜合研判和數據分析,很快鎖定3名犯罪嫌疑人,并組織實施抓捕行動,悉數追回被盜現金。作為以個人命名的案件線索研判工作室,2024年以來,“李大園工作室”協助各警種部門破獲刑事案件309起。 建設應用“李大園工作室”,是晉江市公安局注重發揮骨干人才的“頭雁效應”、實施人才強警戰略的具體實踐。晉江市公安局建立“先鋒引領”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警務工作領軍型、專家型人才,實行“1+N”師徒結對機制,凝聚人才隊伍建設的強大合力。截至目前,晉江市公安局共有53名民警入選公安部、省公安廳專家庫人才。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2024年以來,福建省公安廳黨委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思路,部署實施福建公安三年人才戰略行動計劃,一體推進“警營工匠”計劃、“頭雁領航”工程等20個項目、62項細化任務,推動人才強警戰略向縱深實施;暢通多種渠道靶向引才,有力推進“名校英才”引進計劃,引進一批“雙一流”高校博士選調生,精準招錄急需緊缺公安專業人才617名,組織招錄特警、法醫等特殊專業技能人才60名。 加強培養 為年輕民警成長成才鋪路搭橋 “派出所警務實踐中,通過大數據建立模型預判分析,能給接處警提供實時快速的信息支撐。”2024年10月16日,以“派出所大數據實戰練兵經驗交流”為主題的“警營課堂”在順昌縣公安局開課,深度研討各信息平臺應用。講臺上,老民警娓娓而談、旁征博引;講臺下,新民警專注聆聽、應聲落筆。 近年來,順昌縣公安局全面實施年輕民警“傳幫帶”,加強年輕民警遞進式培養,挑選能力過硬的民警走上“警營課堂”講臺,組織年輕民警聽課,并鼓勵年輕民警分享見解,營造勤學爭優的濃厚氛圍。2024年以來,順昌縣公安局已舉辦“警營課堂”9場,選出“警營之星”8名。 福建省公安廳黨委立足福建公安事業后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探索實施“鑄魂”“儲才”“培優”“選任”“護苗”五項機制,全鏈條培養使用年輕干部;深化“師徒制”“警師庫”等工作,遴選一批業務骨干作為警師,實行師徒結對“傳幫帶”,幫助年輕民警盡快成長為業務骨干;選派40多名廳機關年輕民警,到基層一線崗位或急難險重任務中接受實戰磨煉,致力建設一支堪當時代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高素質專業化年輕干部隊伍。 嚴管厚愛 提升廣大民警干事創業熱情 “1958年5月29日建所至今,白沙派出所實現66年零212天無違法違紀?!?024年12月27日一早,三明市公安局三元分局白沙派出所大廳前進計時牌上的數字再一次刷新,民警們做好工作交接,開始新一天的忙碌。這塊計時牌,記錄著白沙派出所66年來走過的崢嶸歲月,訴說著400多名民警薪火相傳、接續奮斗的優良作風。 作為全國“公安戰線模范集體”,白沙派出所的隊伍管理不僅體現在無違法違紀計時牌上,還落實到“日督察、時提醒”監督預防機制。該所從民警輔警穿衣戴帽、辦公區域物品擺設、日常待人接物等平常細微處著眼,狠抓內務管理,讓“內務條令”活血化瘀、春風化雨;從80年代初采取多種形式的訪談活動,及時掌握民警的思想動態入手,一路走來,該所不斷做實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確保隊伍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福建省公安廳始終牢記“兩個永遠在路上”,堅持全面從嚴管黨治警,推進黨紀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深入實施鐵紀正風工程,組織開展家庭助廉“六個一”活動,積極探索民警及其家屬共同參與警示教育機制,數字督察持續賦能、紀律作風持續向好、外部監督持續發力。 嚴管礪石成玉,厚愛潤物無聲。2024年,福建省公安廳制定出臺愛警暖警系列舉措,細化完善從入警到退休全職業周期的愛警政策,開展“健康”“暑期”“家庭”系列主題關愛活動,解決廣大民警輔警的“急難愁盼”;弘揚公安英烈精神,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清明節期間慰問全省公安烈士、因公犧牲民警輔警家庭300多戶;建立即時慰問金制度、因公犧牲及傷殘民警補助制度,以及英烈家屬子女“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共幫扶救助“大病特困”民警輔警900多人……這些精準務實的舉措,解警憂、暖人心、鼓士氣,有效提升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