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鐵動脈上的平安“密碼” ——福建省鐵路護路聯防詮釋“平安是福”新實踐 當童真的畫筆勾勒出鐵路安全線,當稚嫩的聲音宣誓守護鐵軌平安,5月26日,一場以“路”為名的愛之教育在福建開放大學附屬中學鱔溪校區溫情啟幕。孩子們在《軌上律動,護路風尚show》中演繹鐵路安全印記,《鐵路小衛士之歌》的清亮合唱里見證責任傳承,報告廳內百年鐵路變遷史與非遺剪紙交相輝映。走廊間的手抄報、書信展記錄少年與鐵路共成長的故事,共同詮釋“平安是福”新實踐。 記者 張嘉慧 攝 福建省護路辦以“5·26我愛路”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為紐帶,通過“鐵軌守護者·童心啟航禮”等特色活動,將文化浸潤、科技創新、精準防控與全民參與深度融合,讓鐵路安全從墻上標語變成群眾心間共識,織就了一張守護鋼鐵動脈的平安網。 創新模式 讓護路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愛路護路不是口號,要讓群眾聽得懂、記得住、傳得開。”福建省護路辦以“5·26我愛路”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為載體,將鐵路安全知識融入百姓生活場景,營造“接地氣、冒熱氣”的宣傳氛圍。 在龍巖市,“愛路護路三字經”和客家山歌成了村民耳熟能詳的“護路曲”。當地護路辦將《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等法規編成朗朗上口的快板詞、山歌詞,通過村村通廣播每日三次滾動播放。“莫攀爬、莫擊車,鐵路設施要愛惜;放風箏、無人機,遠離線路保平安……”漳平市瑞都村的陳大姐一邊采摘萱草花,一邊哼著護路山歌,“這些調子比條文好記多了,連我家娃娃都會唱!” 南平市護路辦抓住鄉村“趕圩”日人流量大的特點,在中心村擺攤設點開展宣傳。5月26日,邵武市拿口鎮的集市上,工作人員用方言講解“耕牛上道”“線路擺障”的真實案例,發放印有護路標語的購物袋、圍裙等實用宣傳品。“這個圍裙好,我天天做飯都能看到‘愛路護路’四個字!”村民李大爺笑著說。這些帶著煙火氣的宣傳,正是“平安是福”最質樸的注腳。 沉浸體驗 讓安全教育“看得見摸得著” 在龍巖市新羅區鐵路護路宣傳教育基地,學生們戴上VR設備,瞬間“穿越”到鐵軌旁。系統模擬了擺放障礙物、擊打列車等6種危險場景,列車緊急制動時的劇烈顛簸讓龍巖實驗小學的小林驚呼:“太嚇人了!以后再也不在鐵路邊玩了!”基地還設置10幅事故案例展板和動畫宣傳片。這種感觀式和體驗式相結合的宣傳模式,讓安全警示直擊人心。 記者 張嘉慧 攝 福建各地突破傳統說教模式,打造特色陣地,運用科技賦能和場景重塑相結合的立體宣教體系,通過VR技術、實景體驗等創新手段,讓鐵路安全教育從“單向灌輸”變為“多維互動”。福州市馬尾區護路辦依托鐵路主題公園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并選聘學生擔任鐵路安全小衛士,帶動同學、家人和鄰居參與。三明市泰寧縣將廢棄鐵路元素融入文旅產業,打造鐵路主題公園。民國風站臺、仿真隧道與護路宣傳巧妙結合,游客在拍照打卡時,還能通過展板學習“鐵路安全十不準”。“既能遛娃又能學知識,一舉兩得!”帶著孩子參觀的張女士點贊道。 特色宣教體系的觸角延伸至八閩各地。廈門市在社區LED屏循環播放鐵路安全動漫,泉州晉江市中小學鐵路安全教育基地開展參觀和講座活動,三明市尤溪縣將“5·26我愛路”主題宣傳融入法治宣傳中……當傳統宣傳遇上沉浸體驗,“不越線、不擊車、不放風箏”的安全準則,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的多維刺激,讓“平安是福”的生活理念鐫刻在群眾記憶中。 織密防線 讓護路網絡“扎根一線護平安” 福建省堅持宣傳、治理雙輪驅動,通過制度化、精準化舉措,構建起群防群治的護路屏障。 “小手拉大手”激活家庭細胞。漳州市龍文區朝陽中心小學的“愛路護路班務會”別開生面:工作人員帶領學生集體朗讀《鐵路安全“十禁止”》,觀看路外事故警示片,課后還將宣傳冊帶回家與父母共讀。這種“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的模式在全省推廣。福州市閩侯縣將愛路護路融入沿線學校法制教育,通過安全課、致家長信、宣傳視頻、面對面講課、擺攤設點等形式,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和社會參與。 記者 張嘉慧 攝 精準宣傳鎖定重點人群。針對鐵路沿線養殖戶、廢舊站點從業人員等群體,護路隊伍結合本地突出的鐵路治安問題,開展精準化宣傳并簽訂安全協議。針對鐵路沿線“五殘”人員、精神障礙患者等重點人員,主動入戶談心,采取一對一宣傳教育。同時,重點抓好“入校”宣傳,向過往機動車駕駛員發放宣傳單,并通過交通發布信息屏提示……正如省鐵路護路聯防組織負責人所言:“護路聯防不僅是保暢通,更是護民生、促發展。我們將繼續創新宣傳方式,讓‘平安之福’沿著鐵軌延伸至八閩每個角落。” 從山歌唱響的龍巖村落,到VR科技加持的現代展館;從“趕圩”日熱鬧的普法攤位,到鐵路公園的文旅融合實踐,省鐵路護路聯防組織用一個個生動案例詮釋著“平安是福”的時代內涵:唯有讓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才能織就鐵路安全的銅墻鐵壁。隨著更多群眾加入護路隊伍,一條條平安鐵道線,正成為助力鄉村振興、服務經濟發展的“幸福線”。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