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⑥:餐飲店餐具消毒應達到哪些法定標準?經營者未按規定對餐具等進行清洗消毒如何處罰? 律師解答 許輝麗律師: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要求對餐具、飲具進行清洗消毒,不得使用未經清洗消毒的餐具、飲具。因此,餐飲服務提供者是落實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的責任主體,向消費者提供潔凈、衛生、符合國家標準的餐飲具,是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承擔的法定責任和義務。 對餐飲用具進行消毒,正確的做法包括采用煮沸/蒸汽消毒、紅外線高溫消毒以及洗碗機高溫沖洗消毒。具體操作需滿足溫度和時間要求,以確保有效殺菌。若采用煮沸或蒸汽消毒,需將水加熱至100度,并維持該溫度至少10分鐘;使用紅外線消毒柜時,溫度應控制在120度以上,并保持15-20分鐘;洗碗機消毒需水溫達到85度以上,沖洗時間不少于40秒。不同材質餐具應選擇匹配的消毒方式,例如木質餐具不宜高溫蒸煮。消毒后需瀝干水分并密封保存,避免二次污染。應定期檢測消毒設備性能(如溫度計校準),確保參數符合標準。 未履行消毒義務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由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因此,消費者在餐飲店就餐時記得主動檢查餐具密封膜是否完整、消毒標識是否齊全,用餐前可用熱水二次沖洗餐具以降低風險。若發現餐具殘留污漬、異味時,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要求10倍賠償,并撥打12315舉報。 律師提醒: 這起事件引發了群眾對企業危機公關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關注,也提醒餐飲企業應加強對店內環境的安全管理,確保消費者在用餐過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這包括但不限于對店內設施的定期檢查和維護,以及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排查和整改。在此事件中,雖然事故是由兩名醉酒男子故意為之,但企業仍應從事件中吸取教訓,加強店內巡視,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同時,企業還應加強對員工的法律培訓和教育,增強員工的法治意識和風險防控能力。應規范經營行為,遵守《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確保提供的食品和服務符合安全、衛生和質量標準。也提醒所有企業,應時刻關注市場動態和消費者需求,建立健全的危機應對機制,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普法后記: 青少年的法治意識亟待提升 年齡絕非違法行為的“豁免牌”,兩名未成年人的荒誕行徑,暴露出家庭教育缺位與法治意識淡漠的雙重問題。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加強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刻不容緩。家庭、學校和社會應共同努力,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法律觀,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公德心。家長應以案為鑒,切實履行監護職責,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業和身體健康,還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法治意識,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未成年人更應引以為戒,敬畏規則,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時刻牢記法律的底線,莫讓“一時放縱”背負終身法律污點。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